2011年9月13日

【流浪英法德】- 巴黎 Part II 古典的巴黎

來到巴黎,一定要找一天午後到瑪黑區逛逛,這裡是巴黎最具魅力的地方。
它擁有像左岸一樣的人文氣息,卻沒有那份惺惺作態的優雅,反而多了藝術家的自在隨性;
它擁有像右岸一樣的潮流時尚,卻沒有國際精品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勢,你看到的是獨特的小店和原創設計師的熱情。


Bookbinder Design,裡頭全是設計極簡,色彩鮮艷的筆記本!

很多設計師小店

連小盆栽都那麼小巧精緻,放一盆在桌上肯定心情大好!!


手指布偶專賣店

這是一家藝術書店,裡面的書架結構很特別

Mona Lisait「蒙娜麗舍」取自蒙娜麗莎的諧音,是巴黎的連鎖書局。
我們在瑪黑的這間,外觀稱不上多有文化,店內也是亂糟糟像舊書攤,但Mona Lisait絕對是書蟲挖寶的好地方,書目很多而且便宜。誠品一本上千元的設計書,大概可以用3、4折的價錢在此購入。

來瑪黑區逛一下午吧,也許你會迷路,但也會在迷路中找到一間令你流連忘返的鍾愛小店。

-----
蒙馬特,對我而言是最具有巴黎氣味的地區,
這裡有太多關於我們巴黎印象中的傳奇 ─ 索菲爾史達林、紅磨坊、艾蜜莉...
也難怪蒙馬特的觀光客特別多。

搭上地鐵12號線來到蒙馬特的Abbesses,別忘記回頭看看這個地鐵站入口一眼,
是巴黎最經典的地鐵站,1990年新藝術的遺產,小時候念藝術史就在課本上看過它!!


一出站就看到街頭表演,一老一少的組合總覺得他們間一定有個特別的故事。


對蒙馬特的印象,就是這種石磚坡道。來趟蒙馬特記得穿雙好走的鞋子,和預備登高的好體力。


帖特廣場 (Place du Tertre,也有翻做小丘廣場) 上聚集了許多街頭畫家。
蒙馬特又稱「藝術家之城」,許多歐洲著名的藝術家,包括我們熟知的達利、畢卡索、梵谷,都曾於此創作,
我相信從前巴黎的許多藝術家,也是期望在蒙馬特能看見啟發前人的那份靈感泉源,因而慕名前來居留;
然而,現今帖特廣場上的部分街頭畫家卻讓我這個觀光客煩不勝煩,在路上招攬客人要求畫個畫像,而且個個纏功驚人!!
他們會先是一路熱情地隨著你聊天問你從哪來?聊聊你去了巴黎哪裡?接著就邀請你來張自畫像,你一停下腳步,他就開始動筆。最好的拒絕方式就是微笑後別過頭去一逕往前走。

聖心堂底下人滿為患

大家應該都是為了這片風景而登到頂端吧!
太多觀光客的地方也就一定充斥著我不喜的討錢中東女郎,這是我沒有辦法更愛巴黎的原因。
拒絕給錢會招到她們白眼,裝聽不懂英文她們還會罵你是中國人,最好就是繞開她們或是別過頭去眼不見為淨,免得一趟好好的旅程因而烏煙瘴氣....

我在蒙馬特聽到了最巴黎風味的傳統街頭表演,
這位老太太好像長期都駐點在此表演,牽著一台摩托車,和一堆道具,整個攤出來就很有架勢;
她的樂器好像是種汽笛風琴,老太太邊搖出音樂邊唱在搭著口哨,並和投賞的觀光客戶動,很有意思。

連服務生的造型都那麼法式風情啊

蒙馬特很多小咖啡館,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這間電影迷都不會錯過的「雙磨坊咖啡廳」,
這是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中女主角打工的地方。
 
店裡頭也處處是艾蜜莉的影子:那片寫字的玻璃板,小猴子玩具,老闆娘和男人亂搞的廁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