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和高笨從奧捷回來後,我說下一次要去歐洲的話,想去希臘、或是義大利。
結果這回卻在西歐大國-英法德走了一遭。
這一切都從我哥去了愛丁堡念書開始。
每次聽他說得像是把所有留學的精力都放在留戀愛丁堡的美好,
更讓我一次一次更確定要前往探看這個對它印象只有站在高原上的高壯男子手握風笛吹奏悲壯名謠其蘇格蘭裙襬隨風飄揚的模樣--這個和英格蘭有著我從來沒搞懂過的難解之緣的國家。
從英國延伸到歐陸的旅行計畫,
則是因為當時和馥子(高中同學,也是這次的旅伴)
共同決定要離開當時的工作崗位,試圖挽救因長期工作倦怠變得奄奄一息的生活熱情。
(馥子是知名會計事務所的Auditor,我們倆並列單身漢最多的產業前三名,這般工作疲乏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我們決議利用難得的轉職空檔,索性跨大成一個月的多國之旅,
最後決定去英國-->蘇格蘭-->巴黎-->德國。
旅行的中間,我問她,到底為什麼我們選了巴黎?
我是說,既然我們兩人都對這裡沒有多餘的憧憬和想像,是甚麼原因排了5天在這?
沒有人記得。
大概是辦了申根簽證,好像不去第二國家划不來的阿嬤心態作祟;
或是交通的問題,希望要有個中界點,銜接英德兩國;
還是說想嘗試切換三種語言模式的挑戰?
算了!沒有人記得!
但總之巴黎還是比我想像的好一些些。
我不得不承認,
這次旅行對我的意義,是種變相的逃離。
逃離紛紛擾擾針鋒相對還要與小人共存的工作環境,
逃離生活現下太多改變不了的現狀和壓得喘不過氣的無奈,
逃離因為太久沒放開心胸出走而擺脫不掉的自怨自艾漩渦。
一個月後回來,
你也許會問:「如何?那這些情況有改善嗎?」
我想,我換來的是豁然開朗的心情,
還有像馥子說的,那些日後當工作無力占據電腦螢幕抱怨發洩像嘔吐的生活再度襲來時閉上眼睛就可以憶起的關於這趟旅行每一個腳步經歷的風景。
2010.08.18~2010.09.15 / 28days
2010.08.18~2010.09.15 / 28day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