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流浪英法德】- 柏林Part I 圍牆

讀過很多寫柏林的書,每每讓我感動西歐還有這樣的城市。
她不光鮮不亮麗,她,因為勇敢而美麗。

柏林,是我還沒踏上就已經愛上的城市。

來到柏林,既是要好好走一趟東西德交錯的時光迴廊。
而柏林圍牆便是最好的入門。



柏林圍牆的歷史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二戰後分割東西德的標誌建築。起初只是沿著西柏林邊界用鐵絲網包圍,1961年開始才慢慢砌成混凝土牆。
1989年,民主從東歐蔓延開來,那速度不及東柏林人的高漲情緒,於是人民的力量推倒了圍牆。

現今的柏林,保留了部分歷史,提醒人們『統一』如此得來不易。
踩在圍牆遺址上的足跡鑄成一把時光鑰匙,帶領我們重新認識這個過去遭分裂的國家的種種情事。


到達柏林的第一個白天,陽光照常迎接我們,卻很明顯的感受到比起西歐其他國家更冷冽的大陸型氣候。


我們來到柏林圍牆東側畫廊 East Side Gallery
這是現今柏林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圍牆遺址,長約1.3公里,10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圍牆倒榻後於此作畫。
維基百科上說:這可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展出時間最長的露天畫廊。
Ostbahnhof 下車,對面就是這條畫廊的尾巴。

畫作多以自由為主題,尤以破牆或穿牆的圖像最常見。



這幅中間有個立體像便斗一樣的盆栽,中間的德文是grow的意思。


才9月初就覺得好冷阿~~我急急用圍巾包住頭


這幅是相當有名的《兄弟之吻》,在柏林四處可見到以此畫作為紀念品。
回來後做了功課才知道畫中人物是前東德領導人Erich Honecker,以及蘇聯領導人Leonid Brezhnev,原本只是兩巨頭的招呼碰臉頰,卻被扭曲為兄弟之吻變成兩德統一的次文化象徵。


圍牆背後竟有間小酒吧座落在人工沙灘上,這裡搞不好曾經是地雷區啊。



阻隔東西的牆其實有兩層,我們一般熟知的柏林圍牆指的是靠東德的那道。
兩道牆中間設有許多的障礙物,像是地雷、拒馬、壕溝等。

下面照片可以看到右邊的白牆就是East Side Gallery的背面,翻過它之後是左邊的第二道牆,過了第二道牆則是條小運河。
站遠一點比較運河左右兩岸,還是可以窺見東西德的經濟落差。


我們現在一探頭可看清楚牆前牆後;在當年,是必須以肉身才能換取過分奢侈的自由。


這個貌似檢查站的小亭子,其實是賣紀念品的地方。
有趣的是還賣各種尺寸的圍牆石塊,小到硬幣般的碎塊,大到50cm一面都有。
我擔心著有天這些具歷史價值的石塊會在市面上消失,所以買了塊 €3 最小的,回來倒有點後悔買太小、存在感太弱,無法顯現它在歷史上沉重的地位。


還有在護照上蓋章的服務,一次蓋上四種章戳。



East Side Gallery 的頭端是 Oberbaumbrücke,樹頂橋。
磚紅色橋身和聳立雙塔,如此特別的造型也是柏林代表景點,許多在柏林拍攝的好萊塢片都會將此橋納入鏡頭。

樹頂橋從前也是個邊檢站,現在已經通車無礙,紅磚上頭還會有地鐵通過。


樹頂橋建造的時間:初建是1894年,1993年則是為了統一後重新開放而又修建。



查理檢查哨 (Checkpoint Charlie) 也是見證兩德分裂的重要景點。
是圍牆拆除後僅存的圍牆檢查哨。

牌子上這人是蘇聯紅軍,背面則是美軍頭像


這邊每天都有一位站哨的偽士兵,和他拍照需要付  €1 喔


查理檢查哨的圍牆已然拆除,只在遺址上留下一塊紀念鐵片。


和查理檢查哨位在同一條街 (Friedrichstraße) 的還有這間檢查哨博物館也很值得一看。



柏林圍牆除了東側畫廊之外,保存次多的是在波茨坦廣場附近。
說實在這裡給我感覺不像圍牆遺址,雖然它們確確實實豎立在原來的位置,但被切割成一塊塊的混凝土牆與印著英文的說明牌並列,反倒像是圍牆展示中心,而且不外乎還要置入一位可以幫遊客在護照上蓋章的偽士兵XD。


這些被畫得滿目瘡痍的牆,仔細一看竟然壓滿了口香糖和菸蒂!!!!!
每一面都滿滿滿滿的!!!


我不相信德國人這麼沒公德心,更不相信德國政府會讓如此不勘的景象展示在全世界人面前,
所以只能說服自己,這是刻意只對圍牆做的行為。

圍牆曾經撕裂了這個國家,在每個德國人心中留下傷口,
但德國人沒有選擇摧毀歷史,他們保留歷史,然後在上面留下悔恨的記號。

我們觀光客遠道來膜拜圍牆,但柏林人不留戀圍牆。

這是人民在推倒牆後,對現存的牆做的無聲的抗議。




沒有留言: